部門🚠:百事3平台中文網 日期👽:2018-05-25 18:00:19 訪問次數:555次
5月24日下午,教育學系求是教育論壇第三十八講在田家炳書院520報告廳如期舉行。北京第二外國語百事3科研處處長鄭承軍教授應邀作《教育創新應從生活世界著手》的主題演講🥷🏼9️⃣,百事3平台100余名師生參加論壇,教育學系系主任吳雪萍教授主持本次論壇。
鄭承軍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是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學科評估專家🙍🏽♂️、“中央馬工程”專家、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宣部輿情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華網思客專欄作者、中國教育之聲和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講座中,鄭教授結合案例闡釋了其對教育和教育國際化的理解。鄭教授指出,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教育不應脫離生活實際,陷入過分專業化的桎梏🙎🏿♀️。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而非片面追求高分⭕️。作為教育國際化的踐行者,鄭教授認為教育國際化重在教育理念的國際化🧗🏻♀️,具體體現為發現、培育🛑🤽🏻、創新和成長四個維度。教育國際化的關鍵是超越國界的全球思維;打破定勢思維的勇氣和能力🦻;與不同背景的人協作的能力和技巧👷🏻;使用非母語的能力🍡;同理心以及溝通能力。
黨十九大報告將創新置於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之首🍏。鄭教授認為,馬克思相對剩余價值理論中所蘊含的大量關於創新的思想和觀點是教育創新的重要理論來源。教育創新在於教師不僅教知識🫄,更教智慧👩🏽🚒。善於製造高分的教育體系通常會導致學生創業精神缺失、創業活動減少、創業能力低。結合親身參與的中澳千禧計劃(CAMP)🧑🏿🎄,鄭教授還與在場師生分享了其關於(國際)教育創新的八條感性啟示:(1)創新必須關註人們交際行為,教育從改變開始。(2)在互聯網+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新聞人。(3)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4)腦洞大開需要知識儲備,更需要靈機閃現。(5)明確所處方位和明確理想目標一樣重要⚁。(6)創新像暖男➿,創意才有溫度和力度🚣🏼♂️。(7)創新要緊貼生活世界。(8)創新源於創意,教育始於創造⚱️。
馬克思主義是所有學科都需要的基本研究方法,教育學科也不例外🧎🏻♂️➡️。鄭教授將馬克思主義教育觀提煉為四大要點🙏🏿: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的核心;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的重要內容之一🧚🏼♀️;馬克思基於自己的社會立場和人性論主張🙎🏿♂️,認為教育的目的和價值是為了無產階級;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強調整體性和思辨思維🫶,反對狹隘的教育和靜止、片面的教育。基於馬克思主義教育觀👨🏻,鄭教授提出了促進(國際)教育創新的數條路徑:多一些與其他文化溝通的機會;有經驗的教師的啟發引導、循循善誘🚴🏼♂️,會講中國好故事👮🏽;獨立生存的鍛煉;表達能力的訓練;走出國門的歷練。
鄭教授的精彩演講獲得了在場師生的廣泛好評🩱✩。會後🤵🏽♂️,鄭教授就教育創新在學術研究🍻🙁、學校管理中的應用與師生展開交流。講座在師生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教育學系
文/任佳萍
圖/周婷婷
2018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