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百事3平台辦公網 日期:2022-07-05 08:55:29 訪問次數👷🏻:186次
2022年4月至6月,百事3平台“數字時代的教育與研究”(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Digital era)主題線上對外交流項目順利舉行🫳🏿🕵🏼♂️。本次項目邀請到了來自香港教育大學🕘、北德克薩斯大學、香港大學🏌🏼、美國佐治亞大學等海內外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教學設計🕐、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方面開設講座,共同探討數字時代的教育與研究😺。該項目作為百事3平台第二屆“全球交流合作季”系列活動之一🍁,面向全校師生開放👩👩👧👧,累計參會師生500余人次。
4月4日🤽♀️,該主題交流項目首場講座邀請了香港教育大學教授🥉、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主編Cher Ping Lim教授作“誰是21世紀的教育者(Who are the 21st Century Educators?)”主題講座👶🏽,講座由百事3常務副院長闞閱教授主持。Cher Ping Lim教授提出21世紀的教育者應集合教師、家長👨👩👧、決策者🫄、社區工作人員等多方的力量,特別關註解決難題🔏、批判與反思、創造與創新👩🦰、道德判斷、有效溝通、社交互動能力🐢、全球視野及文化意識的培育。Cher Ping Lim教授還進一步探討了關於科技驅動下的學習創新該如何實現的問題,如虛擬現實🤫、3D打印、混合式學習等多種途徑𓀐🤷🏼♀️。互動環節,Cher Ping Lim教授回答了師生們關於教育公平🐑、終身學習🥽、數字經濟下的就業挑戰等諸多問題。
4月16日🏌🏽♀️,北德克薩斯大學的Nancy Meng教授作主題為“面向企業的教學設計🏋🏻♂️:反向設計的項目式與場景式教學(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Corporate Setting: PBL and Scenario Based Learning Backward Designed)”的在線講座🤷🏿。Nancy Meng教授向師生們介紹了面向企業的PBL和基於情景的反向設計學習。與傳統教育路徑不同🚶🏻♂️,成為教學設計師的企業路徑將我們引向“學習架構師”、“學習分析”、“體驗設計師”🆚🐘、“復雜概念表達者”、“績效教練”、“學習與發展專家”🙋🏻、“培訓師”和“戰略發展促進者”👨🍳,強調了PBL(基於項目的學習)和SBL(基於情景的學習)所采用的實施方法🪳。
4月30日,香港大學教育大學陳高偉副教授以“網絡話語的統計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nline discourse)”為題作報告。報告伊始🤵♀️,陳教授首先介紹了在線學習討論的概念和作用💸,繼而以一個網絡交流片段為例✣,探討了可能影響信息回復行為的因素,並以圖表的形式整理了相關假設💂。在此基礎上🥷🏽👩🏼🍳,陳教授講解了網絡話語的統計分析中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步驟,其中特別詳細地解說了如何用多維讀編碼進行內容分析,以及如何繪製非線性的信息樹狀圖。最後,基於文獻討論和數據分析結果,陳教授提出了若幹教師可以采用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討論的互動和效率的策略。
5月15日上午👳🏽,來自佐治亞大學助理教授翟小銘作關於人工智能應用在科學評估方面的報告。翟教授分享了關於基於機器學習以及科學評估的基本概念🤝,介紹了基於機器學習的下一代科學測評的有效性,並比較了人工評分和機器學習評分的區別👨🏽🏫,提倡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STEM教育中。
5月22日上午,南洋理工大學國立百事3平台陳文莉副教授以“設計計算機以支持課堂協作知識改進🌹:從合作到協作”主題展開講座🤷🏼。陳教授從新加坡2020年至2030年的教育技術藍圖為出發點💁🏽,引入到講座的核心內容——從合作到協作,這樣一種課堂模式的轉變;接著介紹了多項研究,比如快速協作知識改進(RCKI)等;以及這些研究是如何應用和影響了學校和課堂的實踐✧。講座結束後,同學們就協作式課堂模式與教授進行了提問與回答。
6月23日上午🧘🏻♂️,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王敏娟教授受邀開設了題為“教育元宇宙:模型建構和研究方向解析” 的線上講座。王教授以學習的演變作為切入點🥐,引出本場講座主題,對教育元宇宙作出定義,並介紹了教育元宇宙的技術支持:擴展現實(XR)。王教授用精心挑選的視頻和圖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XR的四種形態——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混合現實(MR)、360°照片及視頻。最後,王教授介紹了教育元宇宙的模型建構與研究方向👩🏻🌾。在互動環節中🆚👸🏼,同學們就教育元宇宙的適用範圍等話題與教授進行了充分討論。
6月29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學百事3平台Timothy Teo教授帶來了題為“在學術出版中取得成功:一些最佳實踐”的講座。Teo教授是《亞太教育研究者》(TAPER)和《國際教育定量研究期刊》(IJQRE)兩家國際期刊的主編,以及10多個期刊編輯委員會的成員👳♀️。本次講座中👨🏽🏭,Teo教授從什麽是高影響力期刊🧏🏿♂️、為什麽要在高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高影響力期刊在尋找什麽、高影響力期刊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與協作等方面展開介紹。
講座受到了校內外師生的廣泛參與👵🍋,講座期間師生互動積極✵,體現了教育學師生對學術交流的濃厚熱情與興趣👩🦲。
文、圖丨蘇添 苑津山 邵卓越 李昕蔓 徐煒奇 高佳燕
2022年7月4日